他曾是运动场上的拼命三郎,擅长各种球类运动被称为“全球通”,现在身边人说他是“君子如兰”,安静儒雅;他对生活随性,平和好相处,但在一些问题上又出奇的坚持甚至固执。他说自己在法官队伍里再普通不过,但同事纷纷盛赞他“难得”。他就是西城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张毅,从事商事审判7年的北京法院青年法官。
张毅对自己的生活很少计较,甚至自嘲算是很不讲究。趁着爱人去天津出差一周,他在法院里连睡五天不回家,问他为什么,因为“在哪都是睡,省去路上奔波,正好集中结几个案子,”小编不认同:“家里的床怎么也比单位的舒服啊”,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我这个人不太讲究,好养活,对于吃的住的,好点差点都能行。”就连他养的花草也跟着“将就”,有时间就洒点水,从来不换土,依然坚强地活着,为他和书记员的办公室增添氧气和几抹绿意。
但是碰上案子,他不仅一点不“将就”,而且较真到律师和当事人都甘拜下风。
张毅所在的民三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这类案子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有的经年累月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在一起普通借款纠纷中,原告一方是年过七旬的张老先生,被告方是老人朋友的子女,几十张残破的借条收据、一大摞银行单据,借款还款时间不同、利息标准不一致、借款跨度长达20年,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多少该还多少钱,原告竟然说“法官您就看着判吧,差不多就行”。
“法律务求精准,怎么能差不多。”张毅带着书记员埋头在卷宗里理顺序,奔波在银行查流水,一笔一笔对帐,把当事人都忽略了但通过推导与案件相关的两张银行卡的明细依职权进行调取,终于补全了案件事实,用一大张密密麻麻的excel表算清了这笔帐。律师看着自己提交的证据列表中的细微错误被张毅一一标注出来,不住感叹“服气”。
但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能理解他。一起涉及房屋买卖的金融借款纠纷中,作为原告的借款人因为不在国内,时间成本高、举证比较麻烦,只提交了简单证据。当张毅要求双方充分举证时,原告表示谁举证不充分,就判谁败诉就行了。经过分析,张毅认为案件事实本身并不复杂,原、被告应当能够提供相关证据,按举证责任分配来判固然简单,但是案件存在虚假诉讼的可能性,因此坚持要求双方举证。原告对此不满,多次打电话、寄信给张毅声称他偏袒被告、耽误自己时间,扬言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在张毅的坚持下,经过几轮举证质证,当原告手握事实清晰、说理充分的判决,不得不表示“判决确实公平,没话说”。“法律事实追求趋近客观事实但永远无法完全达到。我做出的裁判,一定是我尽全力能够查明的最大限度的真相,是依据法律和法理做出的我眼中的公允裁判。我尊重当事人上诉的权利,但不会因为当事人的威胁和态度影响我的判断,这是我的坚持。”从小生活在油田大院、成长环境单纯的张毅骨子里有股倔强和执着。
带着这股韧劲,张毅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磨练成了办案骨干,结案数量在庭里名列前茅,重大疑难案件也是他带头办,裁判文书更是在2014年西城法院优秀裁判文书评比中获一等奖。同事们常说“有问题,找张毅”,他办公室的门总是敞着,时不时就有同事进来请教问题。今年7月20号大雨倾盆,一个同事外调被雨拦在路上,这边当事人却到了法庭外。正准备吃午饭的张毅看到同事在微信群里着急地留言,立刻回复“没事,我来”,转身又回了审判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默默地为大家做许多事情,从不往外推。”同事赵萌笑着说,他是部门公认的“暖男”。
除了审判工作,张毅还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法制辅导员、农行北京宣武支行的特聘讲师,他带领部门同事们开展审判调研, 制作了“《个人消费贷款及信用卡审判白皮书》”、《银行卡审判白皮书》”,2015年,张毅被评为“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
张毅办公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物件。
没错,这是拐杖、夹板,甚至有一根铁钉!这些是张毅参加体育比赛、腿部撕裂后的“纪念品”。当时是年底结案高峰,医生建议他休息,但他假条都没有交,为了行动方便,他甚至放弃了给受伤部位打石膏,每天拄着双拐穿梭在审判区和办公区。提起那段拄拐上班的日子,他不以为意:“我的身体底子好,拄拐一点不耽误开庭”。
提到体育,张毅明显兴奋了起来:“在赛场上淋漓尽致、挥汗如雨的时刻,脑海中只有运动本身,完全忘却其他的东西。在跑道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不断发现生活的新鲜感,自信也随之而来,觉得自己能坚持一些东西。”
“让自己幸福的阈值变得相对低,就更容易获得幸福。”当张毅用这句话寄语给一线法官时,惯有的淡定平和的笑容又轻轻浮现。